以藥養醫還能走多久?
2017-03-17 04:03:26
長期來看,改革的方向是按病種付費。短期來看,提高醫療服務價格應配套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否則患者的就醫成本仍會加重。
3月1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副主任王培安和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就目前市場普遍關心的醫改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會上,王賀勝表示,按照計劃,今年要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我國公立醫療機構將徹底告別“以藥補醫”時代,預計將再次為群眾節省藥品費用600-700億元。
王賀勝說,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核心,就是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性的運行新機制。取消“以藥補醫”機制,是今年最難啃的“硬骨頭”。而想要啃下這塊“硬骨頭”,重點就是要按照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路徑破除舊機制、建立新機制。此外,還要充分保護和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健全醫務人員績效考核制度,健全醫務人員的培訓制度,拓寬其職業發展空間等。
取消藥品加成
藥價太高、以藥養醫,已經被詬病多年。在“以藥補醫”機制下,醫院收入與藥品收入直接掛鉤,醫院通過多開藥、用貴藥增加收入,不規范的診療行為難以避免。看病越來越貴,醫患關系惡化,并形成灰色的藥品購銷利益鏈,影響了醫藥行業的發展。要打破“藥品利益”,醫院、醫生、藥商、患者、政府可能“一損俱損”。
對此,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指出,要“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全面推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方式等改革”。這一系列改革都指向了同一個目標,把藥價降下來。
事實上,事實上自2009年新一輪醫改以來,取消“藥品加成”一直被作為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的突破口——2011年,在所有政府辦的基層公立醫療機構取消了藥品加成;2015年在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取消了藥品加成;2016年200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全部取消了藥品加成。
官方公開的數據顯示,隨著取消藥品加成,藥品費用逐年降低,公立醫院的藥占比由2009年的46%下降到目前的40%。
而在公立醫院改革方面,國家衛計委體改司公立醫院改革處甘戈處長也曾提到,公立醫院改革的推進,國家采取的是“分步走”的策略,縣級公立醫院改革2015年已全面推開,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在2010年啟動了第一批17個試點城市的工作,2014年增加了17個城市,2015年擴大到100個城市,2016年擴大到了200個城市,覆蓋了全國近三分之二的地級以上城市,形成了區域聯動改革的良好局面。
今年,全國剩下的138個地市都要推開改革,實現全覆蓋。這也標志著全國公立醫院徹底告別“以藥補醫”時代,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兩會聚焦以藥養醫
取消藥品加成,推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就能真正打破以藥養醫機制?
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指出,即使取消藥品加成,但只要藥廠和醫院、醫生之間的隱性利益輸送還存在,以藥養醫問題就難以根除。長期來看,改革的方向是按病種付費。短期來看,提高醫療服務價格應配套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否則患者的就醫成本仍會加重。
2015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沈陽何氏眼科醫院院長何偉建議,用“以醫養醫”取代“以藥養醫”。在他看來,老百姓覺得看病貴,但是大家的錢沒有花在治病上,而是花在藥費、檢查檢測費上了,“以藥養醫”不應再繼續下去,而應該代之以“以醫(術)養醫”,合理調整和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動價值的診療、護理、手術等項目價格,降低藥品、檢查、高值醫用耗材的價格,使醫療機構通過提供優質服務獲得合理補償,使醫生的付出得到合理的回報,通過合理控費讓老百姓看病盡可能少花錢,這是醫改的核心。
而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子龍則指出,醫改核心是破除以藥養醫,而其中最關鍵的一環就是處方外流。他認為,如果有了三方信息共享,就能最快、最好地促進處方外流。應當由商務部牽頭,衛計委、人社部參與,通過第三方云平臺、醫保結算平臺或患者醫??ǖ容d體,逐步實現三方信息共享,這樣可以將醫療機構、基本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社會藥房納入其中,實現系統對接、信息共享,保證電子處方信息不會被人為限制。
謝子龍建議,為切實推進“醫藥分開”,首先應當選擇試點地區或城市,全面試行醫療機構不設門診藥房,醫生開處方,由社會藥房調劑銷售藥品,按照醫保規定給予聯網實時報銷。同時搭建“三方醫療衛生信息平臺”,促進醫院處方外流,鼓勵患者憑處方到社會藥房購藥,讓患者能夠通過終端查詢、打印設備自由獲得處方,自由選擇購藥地點。
在39醫藥君看來,歷史與現實的原因、復雜而交錯的利益,考驗著改革的智慧、勇氣和決心。破除以藥養醫的機制好處顯而易見,但是,一定不是一刀切似的簡單叫停,而是需要更多配套改革的跟進和銜接。未來國家如何改,我們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