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與醫藥相關16條
2016-03-21 12:03:00
在十三五規劃指標中,增加了“科技創新”部分,在民生領域,則減去了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的相關指標要求。此前《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經過五年努力,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
3月16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決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其對未來五年健康中國的建設提出了主要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
在十三五規劃指標中,增加了“科技創新”部分,在民生領域,則減去了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的相關指標要求。此前《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經過五年努力,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
1、科技創新
1、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領域核心技術。強化宇宙演化、物質結構、生命起源、腦與認知等基礎前沿科學研究。積極提出并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建設若干國際創新合作平臺。
2、明確各類創新主體功能定位,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的創新網絡。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鼓勵企業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深入實施創新企業百強工程。
3、瞄準國際科技前沿,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布局一批高水平國家實驗室。加快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科學領域和部分多學科交叉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依托現有先進設施組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2、人才優先發展
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實施重大人才工程,著力發現、培養、集聚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社科人才、企業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改革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引導推動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3、拓寬發展新空間
適應國際市場需求變化,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貿易結構,發揮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推動高端裝備出口,提高出口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擴大服務出口,健全售后保養維修等服務體系,促進在岸、離岸服務外包協調發展。
4、制造強國
1、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為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朝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培育制造業競爭新優勢。
2、加強工業互聯網設施建設、技術驗證和示范推廣,推動“中國制造+互聯網”取得實質性突破。鼓勵建立智能制造產業聯盟。
5、精準醫療新增長點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與材料等領域的產業發展壯大。大力推進先進半導體、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系統、精準醫療、高效儲能與分布式能源系統、智能材料、新興前沿領域創新和產業化,形成一批新增長點。
6、開放醫療、商貿物流領域
面向社會資本擴大市場準入,擴大金融、醫療、互聯網、商貿物流等領域開放,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清理各類歧視性規定,完善各類社會資本公平參與醫療、托幼、養老等領域發展的政策。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范圍,推動競爭性購買第三方服務。
7、健康扶貧
對因病致貧人口提供醫療救助保障,明顯改善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進全國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對貧困縣的對口幫扶。
8、全面深化醫改
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降低運行成本,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
完善基本藥物制度,深化藥品、耗材流通體制改革,健全藥品供應保障機制。
鼓勵研究和創制新藥,將已上市創新藥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優先列入醫保目錄。
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
強化全行業監管,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障醫療安全。
優化從醫環境,完善糾紛調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9、全民醫療保障
健全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完善醫保繳費參保政策。
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應急救助制度。
降低大病慢性病醫療費用。
改革醫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合理控制醫療費用,實現醫保基金可持續平衡。
改進個人賬戶,開展門診費用統籌。
城鄉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加快推進基本醫保異地就醫結算,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整合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和經辦管理。
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醫保經辦。
將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
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
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完善醫療責任險制度。
10、公共衛生服務
完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效率和均等化水平。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加強婦幼健康、公共衛生、腫瘤、精神疾病防控、兒科等薄弱環節能力建設。
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戰略,有效防控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病和精神疾病。
加強全民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養。
大力推進公共場所禁煙。
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城市建設。
加強國民營養計劃和心理健康服務。
11、重大疾病防治
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降低全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肺結核發病率降至58/10萬,基本消除血吸蟲病危害,消除瘧疾、麻風病危害。
做好重點地方病防控工作。
加強口岸衛生檢疫能力建設,嚴防外來重大傳染病傳入。
開展職業病危害普查和防控。
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藥物免費供給。
12、婦幼衛生保健及生育服務
全面推行住院分娩補助制度,向孕產婦免費提供生育全過程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
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涵蓋孕前、孕期、新生兒各階段的出生缺陷防治免費服務制度。
全面提高婦幼保健服務能力,加大婦女兒童重點疾病防治力度,提高婦女常見病篩查率和早診早治率,加強兒童疾病防治和預防傷害。
全面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和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降為7.5‰、9.5‰、18/10萬。
13、醫療服務體系
優化醫療機構布局,推動功能整合和服務模式創新。
加強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院之間的分工協作,健全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醫療服務體系,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模式,推進全科醫生(家庭醫生)能力提高及電子健康檔案等工作,實施家庭簽約醫生模式。
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完善服務網絡、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實行差別化的醫保支付和價格政策,形成科學合理就醫秩序,基本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
加強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實施全民健康衛生人才保障工程和全科醫生、兒科醫生培養使用計劃,健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
通過改善從業環境和薪酬待遇,促進醫療資源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向基層和農村流動。
完善醫師多點執業制度。
全面實施臨床路徑。提升健康信息服務和大數據應用能力,發展遠程醫療和智慧醫療。
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5名。
14、中醫藥發展
健全中醫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創新中醫藥服務模式,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加強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機構建設。
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
開展中藥資源普查,加強中藥資源保護,建立中醫古籍數據庫和知識庫。
加快中藥標準化建設,提升中藥產業水平。建立大宗、道地和瀕危藥材種苗繁育基地,促進中藥材種植業綠色發展。
支持民族醫藥發展。
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動中醫藥服務走出去。
15、全民健身
實施全民健身戰略。
發展體育事業,加強群眾健身活動場地和設施建設,推行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培育青少年體育愛好和運動技能,推廣普及足球、籃球、排球、冰雪等運動,完善青少年體質健康監測體系。
16、食藥安全
實施食品安全戰略。
完善食品安全法規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標準,強化源頭治理,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實施網格化監管,提高監督檢查頻次和抽檢監測覆蓋面,實行全產業鏈可追溯管理。
開展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行動。
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探索按照獨立法人治理模式改革審評機構。
推行藥品經營企業分級分類管理。
加快完善食品監管制度,健全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
加大農村食品藥品安全治理力度,完善對網絡銷售食品藥品的監管。
加強食品藥品進口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