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中國抗腫瘤藥市場格局
2015-11-10 04:11:23
不久之前,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了2015年年報。該年報收集了2011年全國的腫瘤數據,結果顯示,我國每年新增癌癥病例約337萬例,發病率達2.6‰。肺癌、胃癌、肝癌和結直腸癌是目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類型,乳腺癌、結直腸癌、宮頸癌、前列腺癌和甲狀腺癌則是增長最快的類別。
未來五年尚難進入精準藥物治療時代,抗腫瘤藥將形成中國特有的市場格局——傳統細胞毒藥地位穩固,激素類機會大好,靶向藥雖不足以成為主力但增長迅速。
不久之前,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了2015年年報。該年報收集了2011年全國的腫瘤數據,結果顯示,我國每年新增癌癥病例約337萬例,發病率達2.6‰。肺癌、胃癌、肝癌和結直腸癌是目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類型,乳腺癌、結直腸癌、宮頸癌、前列腺癌和甲狀腺癌則是增長最快的類別。
相比中國,西方的惡性腫瘤發病率更高,歐美主要國家癌癥年新發病率均在4‰以上。不過,不管在中國還是全球,癌癥都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早期診斷和新治療手段帶來的治療水平提升,使得西方國家惡性腫瘤患者生存期大幅延長,也使得全球抗腫瘤市場始終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根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于2015年2月發布的“Global Oncology/Cancer Drugs Market(2013-2020)”,全球抗腫瘤用藥市場規模將依然保持8.7%的復合增長速度,預計2020年規模將達到1119億美元。而根據IMS的數據,作為最大藥物類別,2014年全球抗腫瘤用藥市場規模已經達到745億美元,同比增長8.8%。
抗腫瘤用藥正快速走向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時代。按照美國版的精準醫療計劃,精準醫學的關鍵是基因測序、腫瘤、個性化。
精準醫療并非單純針對癌癥,不過就目前而言,精準醫療最為成熟的領域還是以靶向藥物為代表的抗腫瘤藥物治療。目前靶向抗腫瘤用藥全球銷售額已經超過400億美元,所占抗腫瘤用藥市場的份額已經超過50%。全球最暢銷的抗腫瘤藥物美羅華(MabThera)、安維汀(Avastin)、赫賽汀(Herceptin)、瑞復美(Revlimid)、格列衛(Gleevec)、萬珂(Velcade)和愛必妥(Erbitux),均屬于靶向藥物。
而在中國,抗腫瘤藥市場格局不同于全球。
“十二五”市場定音
考慮到中國每年新增超過300萬惡性腫瘤患者人群,這使得中國抗腫瘤用藥市場始終保持較快速度的增長態勢,即便是在醫藥市場總體增速明顯放緩的大背景下。從樣本醫院數據來看,2014年樣本醫院抗腫瘤用藥銷售額達到15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3.7%。
以植物堿和抗代謝類藥物為代表的細胞毒類藥物依然是臨床用藥的主流,小分子靶向藥物則增長迅速。
細胞毒類仍是主流
聚焦品種:培美曲塞、吉西他濱、卡培他濱、替吉奧、紫杉醇、多西他賽
抗代謝類和生物堿類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抗腫瘤藥物類別。
抗代謝藥物方面,目前暢銷藥包括培美曲塞、吉西他濱、卡培他濱和替吉奧4個藥物。
培美曲塞與甲氨蝶呤類似,屬于抗葉酸代謝藥。培美曲塞是最暢銷的抗代謝藥物,樣本醫院銷售額為9.95億元,同比增長20%,仿制藥齊魯的“賽珍”和豪森的“普來樂”銷售額都已超過原研藥“力比泰”。
銷售額僅次于培美曲塞的“替吉奧”,是目前增長最快的抗代謝藥。該藥以替加氟為基礎,集美嘧啶和奧替拉西主要起到增效和降低毒性作用,在療效和安全性方面該藥優于氟尿嘧啶。替吉奧樣本醫院銷售額達7.07億元,同比增長21%。仿制藥占據80%的份額,其中最暢銷的是魯南新時代的“維康達”。
卡培他濱和替吉奧同屬口服氟尿嘧啶類藥物,樣本醫院銷售額為6.35億元,目前最暢銷的是羅氏的原研藥“希羅達”,2014年多個仿制藥陸續上市,但銷售規模還有限。
吉西他濱樣本醫院銷售額為5.05億元,原研藥“健擇”和仿制藥“澤菲”占據絕大部分份額,該藥抗腫瘤機理和阿糖胞苷類似。
生物堿方面,最暢銷的兩個藥物依然是紫杉醇和多西他賽,紫杉醇在思科的紫杉醇脂質體(力撲素)和Abraxis的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Abraxane)兩個創新劑型品種推動下始終保持增長速度。紫杉醇樣本醫院銷售額達到13.9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力撲素和Abraxane的銷售額合計就達到8.3億元,同比增長30%。多西他賽盡管樣本醫院銷售額也達到10.3億元,但市場增長乏力。
靶向藥增長快
聚焦品種: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伊馬替尼、硼替佐米、埃克替尼
經過多年的發展,靶向制劑市場規模已經逐步擴大。根據樣本醫院數據庫,2014年靶向抗腫瘤藥物銷售額已經達到36.4億元,占抗腫瘤用藥市場的23%。其中,小分子靶向藥物以及單抗類藥物中的利妥昔單抗和曲妥珠單抗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靶向抗體類藥物中,利妥昔單抗和曲妥珠單抗分別是淋巴瘤和乳腺癌的特效藥,是目前最暢銷的兩個靶向抗癌藥物。由于療效優于常規治療方案,故盡管兩個藥物治療費用高昂,但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長。原研藥羅氏的“美羅華”和“赫賽汀”樣本醫院銷售額分別達7.1億元和5.8億元,同比增長14%和20%,在兩個品種的仿制藥獲批前,兩個產品的銷售額還將保持增長態勢。
伊馬替尼作為最暢銷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物,2014年樣本醫院銷售額達到5.3億元,同比增長17%。硼替佐米(萬珂)作為骨髓瘤特效藥銷售額達1.8億元,同比增長42%。作為國內首個自主研制上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浙江貝達的埃克替尼樣本醫院銷售額為1.53億元,同比增長113%。
“十三五”研發展望
傳統格局穩固,靶向藥主導期未至,激素類份額增加
在歐美,抗腫瘤藥物已經進入精準藥物時代。根據FDA的數據,2013年至今FDA批準了24個抗腫瘤用藥,其中17個屬于靶向藥物。
不只是在歐美,中國也正在籌劃中國版精準醫療計劃。中國的精準醫療,一方面要加強基因篩查和測序以及數據庫的建立,另一方面也將加強靶向抗癌藥物的研發。
不過,考慮到靶向藥物醫療開支的高昂,未來五年靶向藥物在中國還不可能取代傳統藥物的地位,傳統的抗腫瘤藥物格局還將穩定。另一方面,考慮到乳腺癌、宮頸癌和前列腺癌等與激素相關的惡性腫瘤高發,激素類抗腫瘤藥市場份額將逐步擴大。
靶向藥
靶向藥物方面,目前國內市場上一共有20個上市藥物,其中6個屬于自主研發的品種。考慮到國家會對國內自主研發的創新藥給予更多的支持,我們預計包括凱美納、艾恒和恩度在內的自主研發靶向抗癌藥物在“十三五”期間依然具有不錯的機會。
另一方面,那些暢銷的特效藥包括美羅華、赫賽汀和格列衛等預計還將繼續保持較快速度增長,特別是大病醫保覆蓋后這些品種將具有更多的機會。新藥方面,克唑替尼和來那度胺等作為特效藥物在全球醫藥市場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在中國未來五年預期也將擁有不錯的表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國內已經申報了一系列利妥昔單抗和曲妥珠單抗的生物仿制藥,這些生物仿制藥有望于五年內獲批,將改變抗體類靶向藥物的市場格局。
細胞毒類
細胞毒類藥物在未來五年依然將是大部分腫瘤的一線治療藥物,包括紫杉醇類藥物、奧沙利鉑、培美曲塞、替吉奧、卡培他濱和吉西他濱,預期還將保持平穩增長,新上市的雷替曲塞、地西他濱等未來五年也將擁有不錯的表現。
激素類
2014年激素類藥物實現18%的增長速度,未來五年這一增速預計還將保持,因為在中國,與激素相關的多種腫瘤包括乳腺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發病率大幅增加,這些惡性腫瘤一線用藥普遍需要采用激素類藥物,因此以來曲唑、曲普瑞林、比卡魯胺和依西美坦為代表的激素類藥物具有不錯的市場機會。